政务微信公号过滥,关!(干部状态新观察·基层减负进行时)
为整治政务新媒体账号过多、传播效果差、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等问题,湖南长沙开展为基层干部“网络减负”,将乡镇、街道和一些部门的信息发布功能集合到县级融媒体中心。截至去年底,长沙市共关闭政务新媒体账号1249个,对形式主义做减法,对真抓实干做加法。
“望岳优生活”公号关停半年多了,湖南长沙望岳街道宣传专干李慧的工作节奏变化不小,“过去,大部分时间都在运营公号,现在能安心扑在业务一线,还有时间组织些文体活动。”
创办于2016年的“望岳优生活”,为何说停就停?
这缘于去年5月,湖南长沙市委办公厅下发的开展为基层干部“网络减负”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着力整治政务新媒体账号过多、用户关注度低、基层信息采编上报任务重等顽疾,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层面,原则上不再保留新媒体账号,信息发布转移至县级融媒体中心。于是,“事倍功半”的“望岳优生活”选择了关停。
政务新媒体为何沦为基层干部“指尖上”的负担?半年多过去了,此次“减负”是否为基层干部松绑?记者进行了采访。
负担
一个区曾有149个政务新媒体账号,内容制作耗费大量精力
入职后,李慧就干起了微信公号“望岳优生活”的内容编辑,“大部分工作时间都耗在微信公号的改稿上。”
为啥如此费劲?
“公号每个工作日都更新,内容来自街道各部门和下辖的社区、村,质量参差不齐,改好一篇稿件,少则半个小时,多则两个小时。”她坦言。
稿件质量差,不用行不行?李慧连连摆手,“‘望岳优生活’立足望岳街道,辖区内的稿件都要尽量推送。”
比起编稿的负担,社区干部采写、报送信息的任务更重。
“许多工作的最终落脚点都在社区,不同工作条线的微信公号都要投稿。有的部门规定有活动必报,有的部门要求每个月报4条,没完成就会扣分。”望岳街道某社区宣传专干小林(化名)告诉记者。
此前,仅岳麓区就有政务新媒体账号149个,其中区直部门有59个、街镇23个。为完成信息采编上报任务,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分身乏术。无奈下,“一稿多投”成了常态。例如,社区开展一项活动,工作人员会写几篇“大同小异”的稿件,由此,同一个活动反复出现在多个部门的政务新媒体账号上。
“报送信息任务繁重,只好专门配备信息员,全职负责这项工作。”小林说。
症结
过度留痕,一些部门将新媒体发布变成“打卡晒成绩”
花费如此大的力气,政务新媒体账号的传播效果如何?
以“望岳优生活”为例,因为账号曾举办过一些抽奖活动,吸引了网民关注参与,粉丝数量已超6万人。然而,公号文章的关注度却很低:大部分文章的阅读量为两位数,少数文章阅读量仅停留在个位数。
归根结底,还是内容不够吸引人。
“望岳优生活”去年以来发布的数篇原创文章,几乎全是街道和社区的日常工作,包括会议、学习、调研、活动等。从标题到正文,没能跳出公文写作的范式,很难激发网民的阅读兴趣。
“望岳优生活”不是个例。记者了解到,长沙市各区县(市)直单位和乡镇、街道、社区开设的微信公号有许多都是“自娱自乐”,花费了大量人财物力采编、维护,信息本身却没有多大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实际点击阅读量极少。
明知没人爱看,为何“刹不住车”?
“根源就在于政绩观错位。”岳麓区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分析,一些党政部门将新媒体账号变成“打卡晒成绩”的平台,部门间甚至出现攀比风气,“各项工作都要在政务新媒体上‘留痕’。即使没人看,也都咬着牙办下去。”
“过去的考核过度注重痕迹,导致一些人产生‘做得好不如说得好’的政绩观,只盯着‘看得见’的工程,催生出泛滥的政务新媒体账号。”长沙市一名基层干部认为,争相把工作痕迹留在政务新媒体上,这其实就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后来,有些单位不堪重负,就把新媒体账号晾在一边,沦为不发文、不互动的‘僵尸号’。”岳麓区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没人打理运营,公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出现‘盗链’等问题。”
破题
规范发布,集中精力做好一个区域性政务智慧平台
“减负”不是一减了之,而是对形式主义做减法,对真抓实干做加法。回归主责主业后,李慧办的第一件实事,就是帮助30个山区学生完成他们的“微心愿”。
同类文章排行
- 王健林又悄悄卖了几家万达广场!保险、信托接
- 国产顶级“二次元”IP:三国
-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越来越难做了?
- 在人工智能炒热机器人时,也被人把风带进了教
- 刮着大风的人工智能,躺着赚钱的自动驾驶 | 虎
- 共享,正从风口到风险
- 智能音箱,正走在智能手表的老路上
- AI在内容分发上的绊脚石
- 珍爱智商,远离“区块链”
- 为什么大公司的高管们都爱练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