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连线】人文学院师生畅叙“同上一堂课”
首页   - 要闻聚焦   - 时讯快递   - 内容
【课后连线】人文学院师生畅叙“同上一堂课”清华新闻网2月4日电 2020年2月3日上午,立春在即,5万余名清华师生通过雨课堂等平台,同上2019~2020学年度春季学期第一堂课。为时90分钟的课程中,校党委书记陈旭和校长邱勇分别介绍我校防控疫情工作开展情况、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安排调整及相关工作。
人文学院师生通过电脑和手机等移动端进入课堂,在校内外观看直播。“师生同心战疫情,从我做起卫家国”“自强的清华人永远保持奋进的姿态”,陈旭和邱勇代表学校的讲话激起我院师生的热烈反响和高度共鸣,大家在课后纷纷发表感言,畅论作为一名清华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院党委副书记马银琴表示,上课伊始杨斌副校长的一声“全体起立,唱国歌”,让她不由得精神一振,从书记、校长富于庄严仪式感的宣讲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清华人的担当与力量,延期开学、如期开课,和西南联大时期敌人轰炸机下的课堂一样,“都将会成为百年清华校史上光辉的一页!”
院党委副书记吴霞课后马上和部分同学讨论了下学期的课程教学和研读计划,“大家欢欣鼓舞,在疫情的阴霾中看到了阳光。学校传递的必胜信心,踏踏实实的工作安排,都让大家更加坚定和从容”。
副院长倪玉平提到,今天这堂参与人数最多、分布地域最广、形式最独特的新学期第一课,甚至令他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好似亲临西南联大在敌机轰炸间隙中上课”。“清华的命运和祖国从来紧密相连,灾难面前,清华人义不容辞;天大地大,学业为大。祈福清华,祈福中华!”
副院长蔡文鹏认为,特殊时期的第一课充分体现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以及“行胜于言“”人文日新”的优良传统,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写作中心苏婧老师谈到,17年前非典疫情肆虐时,她在清华读大一;17年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袭时,她在清华教大一。命运的奇妙轮回让她坚信,“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清华人绝不会被疫情打倒,更让我相信,与17年前不同,借助快速发展的信息传播技术,以及创新突破的清华精神,我们能够应用包括雨课堂在内的各种线上教学和互动软件,实现延迟开学、准时上课的目标。”
邱勇校长提到西南联大以及我院何兆武先生《上学记》时,学院师生倍感亲切和鼓舞,马银琴、倪玉平、李成晴等老师和多位同学都谈到,要继续学习刚毅坚卓的精神,共克时艰,恪守教育与学术的精义,守护一张“平静的书桌”。
老师们表示,将积极参加雨课堂培训,克服困难,以创新思维探索与线上教学相适应的上课、答疑、考核方式,为特殊情况下的教学工作提供清华方案。历史系仲伟民教授还将以瘟疫与人类历史为主题,为全校同上一堂课。
不少同学认为这将是一堂终生难忘的课。被疫情困阻居家时能听到母校的声音,正如漫漫冬日沐浴暖阳,让人倍感温暖、温馨,也让人充满力量,对战胜疫情更有信心。“行胜于言”,同学们将把本次课上所受教益转化为在疫病期间克服困难、继续学习、努力科研、勇担责任的实际行动。
英71班曲贞迪同学提到,特殊形势下以特殊方式上了很有意义的一课,这节课“传达了学校对同学们的关心,对师生同心共度时艰的信心;传达了学校对于教学的重视,对于在艰难时期维护教学秩序的决心;传达了学校对于大学精神、大学传统的重视”。文硕191班张钰涵同学表示,课程犹如一场及时雨,使同学们“回归组织集体,坚固了同心打好防疫战的信心,以及不负韶华、勇于担当的决心”。
正在法国交换的人文7班李德光同学在巴黎收看了这门特殊的课程,“当国歌和校歌奏响,我的内心十分感动,就像校领导们所强调的,我再一次对于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民族精神有了新的认识。”
学校积极有力的应对举措与安排,有效缓解了同学们、特别是身处湖北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同学的恐慌、不安与焦虑情绪。一位同学在感言中表示,邱勇校长说的“最牵挂”,“在这些日子里我无数次在清华师友们的关心中深切感受到”。疫情严峻,“但五湖四海、千千万万的清华人都坚定地跟我们站在一起,学校放心,我们不怕!”
同类文章排行
- 王健林又悄悄卖了几家万达广场!保险、信托接
- 国产顶级“二次元”IP:三国
-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越来越难做了?
- 在人工智能炒热机器人时,也被人把风带进了教
- 刮着大风的人工智能,躺着赚钱的自动驾驶 | 虎
- 共享,正从风口到风险
- 智能音箱,正走在智能手表的老路上
- AI在内容分发上的绊脚石
- 珍爱智商,远离“区块链”
- 为什么大公司的高管们都爱练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