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茶饮菊 开出“脱贫花” 省药监局驻张家口康保县王宝善沟村扶贫工作队工作剪影
之前,守着利用扶贫资金建起的15个大棚,却没有产业项目,康保县满德堂乡王宝善沟村可谓捧着金饭碗没饭吃。从2017年6月起,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王宝善沟村扶贫工作队开始利用大棚引种茶饮菊花。通过两年发展,茶饮菊花现已成为村里的“脱贫花”。
住上砖瓦房
在康保县满德堂乡王宝善沟村,走进村民李凤林的家,屋内收拾得整整齐齐,阳光透过窗玻璃照射进来,亮堂堂,暖融融。李凤林的爱人正在炕上做针线活。
今年6月10日,李凤林和爱人搬进新居,这让他们兴奋不已。过去家里住的是土坯房,共3间,夏天漏雨;冬天灌风,房子建了30多年了,墙壁都裂了,只好用石条顶着。
如今他们告别了破旧危房,住进了水泥砖瓦新房,心里敞亮多了。
李凤林夫妇养育了一女一儿,女儿已出嫁;儿子还没成家,现在石家庄打工。家里有15亩地,种植了莜麦和小麦,其中莜麦亩产150多斤;小麦亩产100多斤。除了种地以外,李凤林还外出找些零活增加收入,帮人家在地里起马铃薯,装一袋马铃薯能挣1.5元,一天可以装100多袋。村里金丝皇菊种植基地需要人工,家人也可以到茶饮菊花种植基地打工。
“菊花小镇”
一进村,在一户村民院墙的醒目位置,“菊花小镇王宝善沟”几个字赫然其上。
该村党支部书记唐进义介绍,2017年末村里在册户数205户475人,其中常住村民58户118人。村里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另有少量家畜饲养业和生态旅游业。
该村为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89人,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因残和缺劳力。计划今年底整村脱贫出列。
孙浩,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王宝善沟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入驻后,认真查找该村落后原因,村民老龄化严重,缺乏有知识有想法的人,土地碎片化,村民耕地全是旱地,且大多数是半坡地,不便于大面积耕种和流转。
如何解放村民思想,破除陋习,树立农村新风尚?又如何确保选择的富民产业实际可行?这些难题摆在工作队的面前。
产业兴旺是脱贫攻坚的保障。此前,村里利用扶贫资金建起15个大棚,一个大棚占地6分,为冬暖棚,大棚建好后,一直没有特别合适的项目。
通过多方考察了解,驻村工作队获悉与王宝善沟村气候条件差不多的承德围场引种茶饮菊花成功,效益明显。
2017年6月,工作队开始在大棚里引进种植茶饮菊花,包括金丝皇菊、龙源菊和香菊王3个品种,每5个大棚种植1个品种,平均1亩地种植2000棵至3000棵茶饮菊花。第一年进行试种,其中有2个菊花品种不适应村内环境,金丝皇菊成为主打品种。目前,村里已建成硬件先进、技术成熟的茶饮菊花种植基地。
开出“脱贫花”
康保县空气好,生产的金丝皇菊无污染,品质好。今年村里在茶饮菊花项目上进行企业化经营,与河北陶菊农业下属瑞霖康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成熟的商业公司来承包菊花种植基地,并负责生产经营。
在茶饮菊花种植基地,有5户贫困户常年在大棚里打工,金丝皇菊在11月中旬开花,花期一个半月,摘花时需用工30多名。贫困村民通过在茶饮菊花种植基地打工,熟练掌握了新型有机农业种植和设备操作技术,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种植业农民”向“新型产业农民”转变,实现贫困户固定分红和打工收入双增收。
在王宝善沟村,工作队引进的茶饮菊花,已成了村民的“脱贫花”。
为 “满堂神画草原天际线”添彩
明年,工作队决定扩大种植规模,进行产业化经营,一面增加雪菊、金银花等品种,一面投资购进烘干设备,摘花后便可送到车间进行加工,生产中药饮片。
依托茶饮菊花项目,该村还将进一步挖掘康养资源,形成1+N生产经营模式。
工作队准备在空余地种植菊花,推进生态旅游特色产业,利用“满堂神画草原天际线”,将“正山湾”生态特色旅游区和农家院项目引向深入,实现贫困村民通过从事旅游服务业,带动促进农业种植和特色养殖,实现贫困村民稳定增收。不久,王宝善沟茶饮菊花将成为“满堂神画草原天际线”的一大特色。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魏民 通讯员 韩建国
同类文章排行
- 王健林又悄悄卖了几家万达广场!保险、信托接
- 国产顶级“二次元”IP:三国
-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越来越难做了?
- 在人工智能炒热机器人时,也被人把风带进了教
- 刮着大风的人工智能,躺着赚钱的自动驾驶 | 虎
- 共享,正从风口到风险
- 智能音箱,正走在智能手表的老路上
- AI在内容分发上的绊脚石
- 珍爱智商,远离“区块链”
- 为什么大公司的高管们都爱练咏春?